疫情期间的舆论管控与引导
发布时间:2020-02-17
一、当前疫情期间宣教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难点
1、回应难度高
疫情突发,公众关注度瞬间提升,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瞬间放大。疫情之下,民众的信息敏感性提升,导致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短时骤增,要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应对做到快速反应。
2、防控负担重
疫情期间多种信息蔓延,阻断谣言和虚假信息需要付出更多治理成本。应对新冠肺炎,许多民众暂时无法出门工作,民众的焦虑感上升,存在一定程度的慌乱,谣言、虚假信息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就有可能通过社会媒介造成严重后果。
3、治理风险大
易发性群体极化效应和舆情的异化效应等不确定因素增加了舆情风险。公众意见领袖人物的某些偏向,在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舆情中由于传播速度和规模的扩大,极易形成群体极化效应,如果不及时加以遏制,甚至会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疫情期间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1、严控谣言和不实信息,及时疏导言论,消解公众紧张情绪
一方面要对疫情期间的谣言和不实信息严堵防控,严惩造谣违法行为。要求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在显著位置设置谣言和不实信息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并反馈处理结果。另一方面要开放好舆论的减压阀,有效疏导舆论,消解公众情绪。秉持“态度比真相重要”的原则,抓住处置网络舆情的黄金24小时,快速反应,发布事件简要情况(时间、地点、现状、措施等),表明态度。确保顺畅的双向沟通,明确公众关注点,对症解答,以公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
2、顺应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周期性规律,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对舆论风向进行预警
在信息流和搜索引擎提供的大数据体系下,依托智能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数据挖掘,预测可能出现的舆论高潮时间和舆论风险级别,为应对疫情期间舆论风险的快速反应提供技术支撑。根据相关事件网络信息量的增长率来预测即将到来的舆情高潮期风险,不同的舆情发展周期,趋势性预警重点任务也不一样。
3、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引导网络公众的中性态度
利用“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引导舆论走向积极健康的方向。抗击疫情一线的医生、专家、已经治愈出院的新冠病毒病人对相关事件正向评述都可以对公众起到正向宣传教育的作用。建议鼓励舆论评判的主体多元化、评论角度多元化和观点多元化,网络公众的中性态度越多就越有可能击退和减弱舆论的片面和极化性。
4、利用舆论重要传播渠道发布信息,与公众及时沟通交流
抓住网页和微信两个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建立疫情更新与辟谣窗口,如同在信息乱局中建立一座高楼,让所有人都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权威信息。为了提高舆论回应效率,要确保信息流通渠道的高度集成,通过权威平台快速对官方信源进行加工,不断推出更多主流信息,将信息的中途损耗降到最低。相当于在网络平台上建立引导舆论的堡垒,保证公众与正向信息、权威媒体的沟通顺畅。
作者: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区域研究中心李洁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