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战炤磊

基本资料

战炤磊,男, 1979年 9月生,研究生,研究员,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硕士,南京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首批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青年文化人才( 2013年),江苏省第五期 “333工程 ”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2016年)、首批江苏出版优青(2019年)、江苏社科英才(2020年)。
主要研究方向:创新经济、县域经济、农业经济、人力资源管理

简介

  公开出版著作及发表论文: 

  《资源禀赋、空间集聚与植物油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6年版; 

  《人力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6年版; 

  《创新导向型县域经济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风险投资民本发展模式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国有文化企业资产监管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筑底板》,《群众》 2018年第 21期。 

  《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动因与对策思路》,《学术论坛》 2018年第 6期。 

  《新时代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与新路径——以江苏为例》,《南京社会科学》 2018年第 12期。 

  《县域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群众》 2018年第 21期。 

  《系统谋划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群众》 2018年第 18期。 

  《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耦合互动的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 4期。 

  《引导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向关键创新领域集聚》,《群众》 2017年第 17期。 

  《“创新四问”的逻辑思考》,《群众》 2017年第 1期; 

  《聚力“大创新”需着力构建四大机制》,《新华日报》 2016-12-30; 

  《大时代当有“大创新”》,《群众?决策资讯》 2016年第 6期; 

  《新常态下扩大体育消费的动因与路径》,《学术论坛》 2016年第 10期; 

  《新常态下体育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江西社会科学》 2016年第 10期; 

  《民营体育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取向与培育路径——基于金字塔模型与利益相关者的耦合视角》,《体育与科学》 2016年第 6期; 

  《体育用品制造业空间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 ——理论机理与实证检验》,《河海大学学报》 2016年第 5期; 

  《“众创空间”的理论解读与对策思考》,《科技管理研究》 2016年第 13期; 

  《找准突破口,迈稳新步伐,高水平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华日报 2016-06-29; 

  《加快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以综合自主创新提高开放质量》,《群众》 2016年第 6期; 

  《新常态下,江苏需培育四类新增长点》,《新华日报》 2015-12-15;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模式重构与路径选择——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系统考量》,《南京社会科学》 2015年第 11期;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高新区转型发展路径选择》,《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年第 14期; 

  《资源禀赋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 :优势还是诅咒 ?》,《产业经济研究》 2014年第 6期; 

  《中国食品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收敛性研究——以植物油产业为例》,《南京社会科学》 2014年第 11期; 

  《江苏沿海开发中的港产城联动:动因、问题与路径》,《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年第 8期; 

  《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体育与科学》 2014年第 6期; 

  《依托民间资本发展体育产业:综合动因与路径选择》,《贵州社会科学》 2014年第 12期; 

  《我国体育产业集群研究的进展与趋势》,《体育文化导刊》 2013年第 9期; 

  《经济研究领域也要克服和防范“四风”倾向》,《群众》 2013年第 12期; 

  《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视角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南京社会科学》 2013年第 9期; 

  《面向老龄化的产业结构调整:逻辑与思路——以南京为例》,《华东经济管理》 2013年第 5期; 

  《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突出难题与推进机制——基于区域率先基本现代化视角的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年第 5期; 

  《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年第 1期; 

  《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动力源泉与发展路径》,《华东经济管理》 2012年第 11期; 

  《体育组织文化创新的模式选择与推进策略》,《江西社会科学》 2012年第 12期; 

  《体育组织文化评价的逻辑与路径》,《贵州社会科学》 2012年第 12期; 

  《论公共危机中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南京社会科学》 2012年第 12期; 

  《产业集聚、企业规模与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江苏的证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年第 5期; 

  《基于集群视角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苏为例》,《现代管理科学》 2012年第 3期; 

  《江苏港口投融资的突出问题与对策思考》,《改革与战略》 2011年第 6期。 

  《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学术交流》 2010年第 12期; 

  《 FDI、对外贸易与县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来自江苏的证据》,《南京社会科学》 2010年第 12期; 

  《论欠发达地区 FDI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 ——以苏北为例》,《科技管理研究》 2010年第 22期; 

  《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工业技术经济》 2010年第 11期;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分类特征与演化路径》,《云南社会科学》 2010年第 3期; 

  《港口投融资中政府先导性资金投入的运作模式与策略》,《中国港口》 2009年第 2期; 

  《江苏港口投融资主体多元化探索与优化路径》,《价格月刊》 2009年第 9期; 

  《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 :昆山的经验与启示》,《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年第 5期; 

  《政府扶持风险投资的国际经验及启示》,《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年第 6期;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选择——以南京市为例》,《南京社会科学》 2006年第 11期; 

  《政府先导性资金投入对港口发展的效应》,《中国水运》 2007年第 1期; 

  《江苏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融资策略》,《水运管理》 2007年第 8期; 

  《民间资本参与风险投资之内在逻辑与制度供给研究》,《价格月刊》 2007年第 10期; 

  《中国风险资本供给结构“民本模式”选择》,《科技管理研究》 2008年第 12期; 

  《职业生涯管理与跨国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年第 1期; 

  《产业发展与人口就业协调共进研究——以江苏为例》,《人口与发展》 2008年第 3期;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产业集群 :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山东经济》 2008年第 4期; 

  《创新导向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其路径选择》,《探索》 2006年第 2期; 

  《创新导向型县域经济的模式分类及均衡选择》,《农村经济》 2005年第 3期;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自身局限与演进趋势》,《山东社会科学》 2005年第 12期; 

  《创新导向型县域经济的基本理念及发展思路》,《现代经济探讨》 2005年第 12期; 

  《完善我国证券税制的路径选择》,《证券时报》 2003-11-03。 

  《居民、企业与政府收入协同增长:共同富裕的重要实现路径》,《学术研究》2021年第11期。 

  《区块链赋能新时代腐败治理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江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7期。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众创空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动因与路径》,《学术论坛》2021年第2期。 

  双循环新格局下自贸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的逻辑与路径》,《现代经济探讨》2021年第4期。 

  《乡村振兴重在强村富民》,《群众》2021年第2期。 

  《实体经济与人力资源高质量协同发展:机理、绩效与路径》,《经济纵横》2021年第1期。 

  《新时代体育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逻辑、取向与路径——技术、市场、制度交互的视角》,《文化产业研究》2020年第2期。 

  《出资人职责视角下新时代国有文化企业资产监管模式探究》,《文化产业研究》2020年第1期。 

  《“扩量、提质”保居民就业》,《唯实》2020年第9期。 

  《高质量推动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群众》2020年第15期。 

  《“稳预期”需把握三个关键点》,《群众》2020年第3期。 

  《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综合动因与提升路径》,《中国编辑》2020年第1期。 

  《规模经济、集聚效应与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现代经济探讨》2019年第12期。 

  《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筑底板》,《群众》2019年第7期。 

  主持、承担、参与的科研项目: 

  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港口发展及其政策体系研究” (批准号 :06JSCYJ003) 

  江苏省软科学基金项目“政府与市场协同推进江苏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路径研究”(项目号: BR2018070) 

  江苏省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江苏高校主导型众创空间运行绩效与优化路径研究”(BR2019071 

  所获科研成果奖励: 

  《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可行性规划研究》(决策咨询报告)获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二作者)。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省支柱产业研究》(决策咨询报告)获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二作者)。 

  《江苏强政府与强市场叠加效应研究》 (研究报告 )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作者)。 

  联系方式: 

  南京市建邺路 168号 210004 

  电子邮件: zhanzuowei@126.com 

  联系电话: 025-83715429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